查看原文
其他

David A. Evans“遗作”:黄曲霉毒素抑制剂Aflastatin A的全合成

潜陶 CBG资讯 2023-03-16

首先请允许本人在此篇文章开头向已故著名有机化学家David A. Evans教授表达自己崇高的敬意,David A. Evans教授的成就毋需多言。下面开始正文,篇幅较长,感谢CBG支持发表。
导读:
最近,已故著名有机化学家David A. Evans课题组报道了黄曲霉毒素抑制剂aflastatin A及其C3-C48降解片段的不对称全合成。该研究工作应用了以下关键的非对映选择性aldol反应:1)Felkin选择性“三苯基碳鎓催化”(“trityl-catalyzed”)Mukaiyama aldol反应(C15-C16);2)反Felkin选择性硼(Cy2BCl)介导的oxygenated aldol反应(C35-C36);3)螯合控制/软烯醇化(chelate-controlled/soft enolization-based)aldol反应(C26-C27)。相关研究成果以全文形式发表在近期的《美国化学会志》上(J. Am. Chem. Soc. DOI: 10.1021/ jacs.2c08244)。
背景介绍(Figure 1):
黄曲霉毒素(aflatoxins)是一类由曲霉菌属(Aspergillus genus)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,对哺乳动物具有强烈毒性和致癌性。杀菌剂能够控制黄曲霉菌的繁殖,但杀菌剂对哺乳动物有毒,并会引起耐药菌株的出现和蔓延。1996年,在筛选能特异性抑制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微生物代谢物时,研究人员从链霉菌属(Streptomyces sp.)细菌MRI142的菌丝提取物中分离出了aflastatin A (AsA, 2, Figure 1)。生物活性研究显示,在不明显影响真菌生长的情况下,AsA和相关的聚酮类化合物blasticidin A(BcA, 3, Figure 1)能够抑制黄曲霉毒素B和G组的产生(IC50= 0.07、0.04 μM)。结构方面,AsABcA是结构复杂的聚酮类天然产物,由高氧化态长烷基链和末端的3-acyltetramic acid片段组成。AsA含有29个手性中心、一个E型烯烃(C2-C3)和基于D-丙氨酸的tetramic acid(N1′-C6′)片段AsA的碳链骨架包括富含立体化学中心的C3-C26聚乙酸酯/聚丙酸酯区域和一组密集含氧区(C8-C9二元醇、C27-C31五元醇和C33-C37内半缩醛)。此外,作为一个聚酮类化合物,AsA在几个意料之外的位置(C8、C28、C30、C34)也带有羟基。

(Figure 1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结构鉴定和纠正(Figures 2-4, Table 1):

(Figure 2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2000年,Shohei Sakuda课题组通过对AsA数个降解片段的谱图分析(Figure 3),得出其绝对构型为Figure 1中的化合物1J. Org. Chem. 2000, 65, 438-444)。2003年,Kishi课题组利用组内通用核磁数据库,分析得出AsA的C27-C31区域相对构型不是syn/syn/syn/syn (5, Figure 3),而是anti/syn/syn/syn(6a, Figure 4)J. Am. Chem. Soc. 2003, 125, 14379−14393)。2007Shohei Sakuda课题组进一步通过对降解片段的谱图分析纠正了组内最初报道中的C8、C9和C28-C31位置的立体构型,确定BcA的绝对构型为Figure 1中的化合物3AsA的绝对构型为Figure 1中的化合物2Tetrahedron Lett. 2007, 48, 2527−2531)。
已故著名有机化学家David A. Evans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应用组内发展的aldol反应实现聚乙酸酯/聚丙酸酯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(Figure 2)。受AsA的结构吸引,同时为了验证组内发展的不对称aldol反应,Evans课题组随之开始其全合成研究,相继报道了相关片段的合成(Org. Lett. 2005, 7, 3331−3333; Org. Lett. 2005, 7, 3335−3338; Burch, J .D. , Ph. D. Thesis, 2005; Beiger, J. J. Ph. D. Thesis, 2013; etc.)。除此外,McDonald、Ramana、Hosokawa课题组也报道了AsA相关片段的合成。最近,Evans课题组报道了AsA及其C3-C48降解片段的全合成,并通过合成的降解片段和自然形成的降解片段进行谱图对比分析(Figure 4, Table 1),证实Shohei Sakuda课题组纠正后绝对构型的正确性。

(Figure 3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(Figure 4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(Table 1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合成计划(Scheme 1):
Evans课题组的合成计划如Scheme 1所示。通过Mukaiyama aldol反应,将C3-C15醛片段9和C16−C26烯醇硅醚片段10偶联,连接C15-C16,得到C3-C26酮片段II;通过oxygenated aldol反应,将C27-C35醛片段11和C36-C48酮片段12a偶联,构建C35-C36的反式邻羟基,得到C27-C48醛片段III;通过螯合控制aldol反应,将C3-C26酮片段II和C27-C48醛片段III偶联,得到C3−C48片段I;最后,通过HWE反应将C3-C48片段I和tetramic acid衍生物8连接,实现AsA的全合成。

(Scheme 1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3个关键aldol反应研究:
在开展AsA的全合成前,作者对3个关键aldol反应开展了模板反应研究,包括以下a. b. c.三小节
a. C35−C36 Oxygenated aldol反应研究(Table 2, Scheme 2, eq 1-4):

(Table 2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(eq 1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作者首先研究连接C35-C36的Oxygenated Aldol反应Table 2模板反应条件筛选显示,提高烯醇化反应温度、延长烯醇化反应时间并减少醛13的当量至0.5,能够取得最好的区域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,是最优反应条件(entry 3)。以此为基础,作者研究了醛的面选择性。如eq 1所示,手性醛17参与的反应,主要得到非理想的Felkin产物19(anti/anti/anti)。相反,用丙酮叉保护邻双羟基的醛20参与的反应,得到理想的单一反Felkin产物21(anti/syn/anti, Scheme 2)。同时,手性酮12b和醛202426反应也得到单一反Felkin产物232527(anti/syn/anti, eq 2-4),证明丙酮叉保护邻双羟基的重要性。面选择性原因可能是TS A相比TS B没有受到醛侧链和烯醇化物间的非键相互作用影响(Scheme 2)。

(Scheme 2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(eq 2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(eq 3-4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b. C15−C16 Mukaiyama aldol反应研究(Schemes 3-5, eq 5-7):

(Scheme 3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(Scheme 4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Schemes 3-4所示,作者先前曾研究了C9-C27降解片段4的合成,利用硼介导的aldol反应,能够以中等产率和中等选择性连接C18-C19,得到Felkin产物3434转化成4后可以验证AsA的绝对构型。为了进一步提高产率和选择性,作者计划利用Mukaiyama aldol反应连接C15-C16,以构建C3-C26片段。如Schemes 5所示,在三氟化硼乙醚介导下,会倾向于经同轴心(synclinal)过渡状态F发生Mukaiyama aldol反应,主要得到反Felkin产物38;相反,在大位阻路易斯酸Ph3CClO4介导下,会倾向于经反平面(antiperiplanar)过渡状态E发生Mukaiyama aldol反应,主要得到理想Felkin产物37。同时,在Ph3CClO4介导的Mukaiyama aldol反应条件下,底物3942也高选择性地转化成理想Felkin产物4043eq 57),证明该反应条件的可行性。
(Scheme 5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(eq 5-7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c. C26−C27螯合控制aldol反应研究(Schemes 6-9, eq 8-9):

(Scheme 6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作者最初选择硼介导的oxygenated aldol反应连接C28-C29,以构建C26-C29的anti/syn/syn/syn立体构型。如Schemes 6所示,模板反应研究显示,利用硼介导的aldol反应结合DIBAL-H还原,能够以高产率和高选择性得到理想产物47。但是,该反应条件下需要2当量酮45,不适合作为后期合成的关键反应,因此作者转向利用螯合控制aldol反应来连接C26-C27,构建理想片段。

(Scheme 7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(eq 8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作者首先使用螯合控制Mukaiyama aldol反应来连接C26-C27Scheme 7的模板反应显示,简单醛48和烯醇醚36可以在碘化镁螯合控制下,经中间体II’发生Mukaiyama aldol反应,得到理想的1,3-anti产物49。醛50参与的反应显示,在溴化镁乙醚螯合控制下,能够以更高的选择性得到理想产物(eq 8)。但是,更复杂的烯醇硅醚52和醛50反应,会经过不稳定的中间体J发生消除,得到副产物54Scheme 8)。为此,作者计划探索螯合控制/软烯醇化aldol反应。如Scheme 9eq 9所示,在添加弱碱后的溴化镁螯合控制aldol反应条件下,醛可以和酮直接发生加成,得到理想的1,3-anti产物57。其中位阻较大的弱碱PMP效果最好,可以避免醛或酮的二聚,这验证了Scheme 1中计划的合理性。

(Scheme 8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(Scheme 9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(eq 9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天然产物AsA的全合成:
在通过模板反应研究清楚关键的反Felkin选择性硼介导oxygenated aldol反应、Felkin选择性三苯基碳鎓催化aldol反应、螯合控制/软烯醇化aldol反应后,作者开始合成Scheme 1逆合成分析中的片段I、II、III,并完成天然产物AsA的全合成,包括以下a. b. c. d.四小节。

a. C3−C26酮片段II的合成(Schemes 10-14):

作者希望通过如Scheme 10所示的计划实现C3-C26酮片段II的合成。该逆合成计划采用C3-C7碘化物58和C8-C15醛59间的螯合控制烷基金属化物加成反应,以实现C3-C15醛9的合成,通过醛60和Chan二烯61间的Mukaiyama aldol反应实现C16-C26烯醇硅醚10a的合成。910a再通过Mukaiyama aldol反应,转化成C3-C26酮片段II

(Scheme 10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Scheme 11所示,以6263为原料,经铜催化的对映选择性氧杂D-A反应、底物控制加氢还原、硅氢还原、酯还原、Appel碘化反应、碘-锂交换碎片化、苄基保护羟基、臭氧裂解烯基-还原、Appel碘化反应共9步反应,得到C3-C7碘化物58

(Scheme 11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Scheme 12所示,以噁唑烷酮70和肉桂醛71为原料,经Bu2BOTf2介导的顺式aldol反应、Weinreb酰胺化、苄基保护羟基、酰胺还原、Cy2BCl介导反式aldol反应、TES保护羟基、1,3-顺式还原、Weinreb酰胺化、脱TES、丙酮叉保护1,3-二羟基、臭氧裂解烯基、螯合控制烷基锂化物加成反应、TBS保护羟基、酰胺还原共15步反应,得到C3-C15醛9

(Scheme 12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Scheme 13所示,以噁唑烷酮试剂70和2-甲基丙烯醛80为原料,经Bu2BOTf2介导顺式aldol反应、TBS保护羟基、底物控制硼氢化氧化-内酯化反应、Weinreb酰胺化、Parikh–Doering氧化、Wittig反应、酰胺还原、Feklin选择性三苯基碳鎓介导aldol反应、脱TMS、1,3-顺式还原、TMS保护羟基、铈介导烯丙基硅烷化、脱TMS和TBS、TIPS保护C23羟基、丙酮叉保护1,3-二羟基、Wacker氧化、烯醇硅醚化共17步反应,得到C16-C26烯醇硅醚10a

(Scheme 13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Scheme 14所示,醛9和烯醇硅醚10a,经Feklin选择性三苯基碳鎓介导aldol反应、脱TMS、1,3-顺式还原、丙酮叉保护1,3-二羟基、臭氧裂解烯基共5步反应,转化成所需C3-C26酮89(酮片段II)

(Scheme 14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b. C27−C48醛片段III的合成(Schemes 15-17):
作者希望通过如Scheme 15所示计划实现C27-C48酮片段III的合成。该逆合成计划先用C27-C31醛90和C32-C35酮91间的螯合控制/软烯醇化aldol反应合成C27-C35醛1111再和C36-C48酮12a发生反Felkin选择性oxygenated aldol反应,即可得到C27-C48酮片段III

(Scheme 15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Scheme 16所示,以醛92和噁唑烷酮试剂93为原料,经Bu2BOTf2介导顺式aldol反应、TES保护羟基、还原、Parikh–Doering氧化、螯合控制/软烯醇化aldol反应1,3-顺式还原、脱TES、脱PMB、苄基保护三羟基、丙酮叉保护1,3-二羟基、脱TBDPS、Parikh–Doering氧化共12步反应,得到C27-C35醛11

(Scheme 16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Scheme 17所示,醇98和乙酸烯丙酯发生铱催化氢转移烯丙基化反应,得到高烯丙醇9999再经TES保护一级羟基、Parikh–Doering氧化转化成酮12a12a和C27-C35醛11Cy2BCl介导oxygenated aldol反应、TES保护-脱丙酮叉、Ac保护一级羟基、TBS保护二级羟基、还原脱Ac、Parikh–Doering氧化共6步反应,转化成C27-C48醛104(醛片段III)

(Scheme 17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c. C3−C48片段I的合成(Scheme 18):
Scheme 18所示,C3-C26酮89(酮片段II)和C27-C48醛104(醛片段III)经螯合控制/软烯醇化aldol反应1,3-顺式还原两步反应转化成C3-C48酮105105在氟硅酸促进下脱去丙酮叉和硅烷保护基并发生环化,得到内半缩醛106106经钯碳/氢气脱苄基,可以转化成C3-C48降解片段6a106也可经甲醚化-钯碳/氢气脱苄基,转化成降解片段6b6b可通过与氘代甲醇发生转醚化,得到降解片段6c。作者通过细致对比分析合成降解片段6a-6c和分离文献报道的核磁数据,确定所合成C3-C48降解片段6a的绝对构型是正确的,验证了天然产物AsA的绝对构型。

(Scheme 18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d. Tetramic Acid的构建和AsA的全合成(Schemes 19-22):

(Scheme 19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在构建了C3-C48降解片段后,作者尝试构建Tetramic Acid,以完成AsA的最终合成。如Scheme 19所示,受C2位氢酸性降低的影响,难以直接通过磷酸酯8和醛的HWE反应构建E型烯基。因此,作者计划采用如Scheme 20所示合成策略,经HWE反应、酰胺键构建、环化3步反应构建Tetramic Acid和E型烯基。

(Scheme 20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Scheme 21所示,作者以112为原料,经甲基化、磷化-氧化两步反应得到磷酸酯109。以氨基酸113为原料,经甲基化、乙酯化、脱Cbz 3步反应得到111的盐酸盐

(Scheme 21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Scheme 22所示,磷酸酯109和醛110经HWE反应得到E型烯烃116116再与111的盐酸盐发生酰胺化反应和Lacey−Dieckmann环化反应,转化成Tetramic Acid 118118在氟硅酸条件下,能够脱去丙酮叉和硅烷保护基(未导致C5’异构化),得到108108可以转化成二乙胺盐形式

(Scheme 22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基于Scheme 22的模板反应,作者尝试应该该策略实现天然产物AsA的最终合成。如Scheme 23所示,C3-C48中间体105经还原脱5个苄基和TMS保护羟基、选择性脱C3位一级羟基TMS保护基、Parikh–Doering氧化共4步反应转化成醛121121磷酸酯109经HWE反应、再与111的盐酸盐经酰胺化、再经Lacey−Dieckmann环化3步反应,成功转化成Tetramic Acid 124124在氟硅酸条件下,脱去丙酮叉和硅烷保护基并同步发生环化,得到天然产物2实现AsA的全合成2可以转化成二乙胺盐形式。2的相关谱图数据和分离文献一致。

(Scheme 23, 来源:J. Am. Chem. Soc.

总结:
总之,已故David A. Evans课题组以3aldol反应为关键反应,实现天然产物aflastatin A的不对称全合成。该合成路线经历的步骤数和产率为:1)从起始原料2-甲基丙烯醛开始,需经32步线型步骤和0.69%的总产率;2)从商业可得原料开始,所有合成共需95步反应。作者希望这3种aldol反应能在手性合成子和复杂分子的合成方面取得更多应用。
论文信息:
Total Synthesis of Aflastatin A
David A. Evans, Jason J. Beiger*, Jason D. Burch, Peter H. Fuller, Frank Glorius, Egmont Kattnig, David A. Thaisrivongs, William C. Trenkle, Joseph M. Young, and Jing Zhang
J. Am. Chem. Soc.
DOI: 10.1021/jacs.2c08244
原文(扫描或长按二维码,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):


CBG资讯一直致力于追踪新鲜科研资讯、解读前沿科研成果。如果你也对科研干货、高校招聘、不定期福利(现金红包、翻译奖励、实验室耗材优惠券等)有兴趣,那么,请长按并识别下图二维码,添加C菌微信(微信号:chembeango101),备注:进群


JACS:利用可见光诱导的能量转移实现多取代2-氧杂双环[2.1.1]己烷的合成

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Thomas Magauer课题组JACS:天然产物Psammaplysin A的全合成

德国雷根斯堡大学Oliver Reiser课题组:双重光催化策略实现烯烃与醛的氢酰化反应

Sarpong组JACS:串联反应构建双环[2.2.2]辛烷骨架及全合成应用

Nature Chemistry:利用可逆的氢穿梭催化一步实现氮杂双环骨架的合成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